1. 什么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?
首先它有几个主题词,第一个是“同位素”。我想我们学过高中化学的都知道同位素,因为每个元素它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同位素。比如说氢,元素周期表第一个,它有H1,然后还有一个H2就是氘,还有H3就是氚,所以它有三个同位素。所以我们大概在元素表里面,绝大绝大多数都有多个同位素的。那么只有个别的元素,它只有一个同位素。所以同位素,我们学过化学的,看看翻个周期表就知道了。
然后还有一个“地质年代学”。“地质”是指我们地质历史过去的事情,所以通常是以岩石来记录的地质的历史,当然包括其他的化石等等。“年代学”显然就是年龄,你把这个年龄要测好,是吧?通过这个年龄知道地质历史上,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,这事情发生原因是什么。每次我们去地质考察,这个地质体或者什么矿床,或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形成的,这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问题。什么时候发生的?什么时候形成的?你多大岁数了?当然了我不好问你多大岁数,不太礼貌啊——其实如果抛开这个问题其实也一样,是吧?这个就像你也知道我多大岁数一样,这是第一个。所以年龄的事情,无论是我们去做地质学研究,还是我们在社交,都是我们大概第一想知道的一个信息。
然后我们地质上测量,实际上很多事情,想了解这个事情什么时候发生,为什么发生,这大概是我们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要做的事情: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,精确测量地质历史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事件,来了解我们地球的演化历史,大概就是这么简单。
2. 你们是如何通过同位素测定地质历史的准确时间的?
很有意思,如果我们还记得我们高中上过的放射性衰变定律,我记得有一年高考考这个题目,写出放射性衰变定律的衰变公式,这可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公式,所以我们是基于一个放射性衰变这样一个基本的物理规律。那么我们有些同位素,有些元素的同位素,它是具有放射性的。它的放射性衰变的速率是恒定的。所以我们测量它现在还剩下多少,我们就反推出经历了多少时间,因为速率是跟时间有关系的。
就说地球历史好了,好不好?所以你知道地球有多老,现在地球年龄是非常精确的。地球是我们太阳系的一个行星,对不对?所以我们太阳系的形成,就是我们这个星球形成的最初始的时间,尘埃吸聚在一起,开始形成了,慢慢长大,形成大的地球。所以一开始年龄是45.67亿年,好记4567,45.67亿年,这就是通过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精确测定的结果,误差非常小。这是我们整个太阳系,也是我们这些星球的起始年龄。所以如果说我们地质年表的,第一个数字就是45.67亿年,地球的物质从这一刻诞生。
3. 这么精确的时间,是用哪种同位素测的?
铀铅同位素体系。铀,天然铀,主要是铀-238,有铀-235。铀-238是放射性的,铀-235也是放射性的。它就会铀-238放射衰变,成为最后稳定的是铅-206;铀-235最后衰变成稳定的铅-207,这样为两个衰变体系。通过这个衰变体系的精确测量,铀铅这些母子体的同位素比值,就可以算出年龄出来。
我们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有很多,因为这些放射性母体的半衰期是不一样的。半衰期就是指的放射性的母体,衰变到一半的量的时候,它需要的时间。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铀-238衰变成铅-206,它的半衰期45亿年,刚好跟我们地球年龄差不多,对不对?所以它可以测很老的,也可以测很新的。
但是有些同位素半衰期很短,仅有几个百万年它一下子就衰变完了,现在都没有了,我们叫灭绝了,它就不能测很年轻的了。像有些半衰期,像我们的碳-14大家大概知道最多,考古用的,它的半衰期大概只有5700年(这个数字我没记错的话),所以它只能测几万年的,再老的它都衰变完了。
所以说我们要想测什么地质历史年代的话,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体系,同时半衰期还能够让它既有母体、子体都有,这样我们才能测准。它相当于你量一个跑道100米,你不可能拿一个千分尺去量,对不对?一定要拿一个长长的那种米尺来量;但是你要量个很细的东西,你拿着米尺没法量了,所以你要千分尺来量。所以看你量的东西是什么,所以我们同位素年代学也是一样的,看你做什么事情,你要用什么的年代学的方法来做。
4. 你们是如何计算同位素的半衰期的?
首先这是一个物理学的问题。就是一个放射性衰变,放射性母体同位素,它会衰变的话,你可以通过物理测量,让它去衰变来测量。
还有一种更巧妙的办法是我们地质学的。就是说其实我并不知道当初母体有多少,现在是有多少我不晓得。第一,年龄也不知道,第二,当初含量也不知道。它衰变了,但是我们知道子体是谁,所以我们测子体的增量。你放射性母体衰变,衰变是什么东西?衰变成一个子体,是吧?子体同位素。所以我们测母体要测,那是今天剩下来的;但是原来还有多少呢?那一部分变成了子体同位素了。所以用这种巧妙的方法恢复到它母体当初有多少,所以我们不需要知道它当初有多少,我测一下子体就知道了。
一个母体同位素,比如说一个铀-238,它只能衰变成一个铅-206,它不可能衰变2个出来,它经过8个α衰变,对吧?所以我们测试今天有多少增加的铅-206,就可以知道当初它母体有多少,我们能分得出来。
因为铅同位素有4个同位素:铅-204、铅-206、铅-207、铅-208。铅-204是不变的,是个常数,它没有改变过;但是铅-206、铅-207刚才说的,是铀-238、铀-235形成的(一部分不是全部的);铅-208是钍-232衰变形成的。所以它们是在变的,根据你的母体多少,根据有多少时间,是吧?它是在变的。
刚形成时候又有母体又有子体,然后这个子体是当时跟它没关系的,现在就有了;然后经过好多年之后,一部分母体形成了子体,对不对?但其中有一个铅-204是不变的,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衰变形成铅-204。通过测铅-204,就把其他的算出来了,我们可以把它折算、繁衍出来,通过一组样品可以把它解方程解出来。
5. 您还有什么有趣的地质发现可以给大家分享?
地质历史事件很多了。因为我今天晚上在跟很多院士们一起交流的时候,他们虽然不是地球科学的,他们对气候环境变化可有兴趣了。因为我们一下飞机觉得,天哪,南京好暖啊,今天17度,今天是四九,怎么那么暖和?全球在变暖是吧?
全球变暖,全球现在是特别暖的时候吗?其实不是!全球现在地质历史上是非常冷的时候。那我们怎么知道全球地质历史上,这个地球到底是什么时候冷、什么时候热呢?我们需要时间。所以你做地质研究工作,如果没有时间,你啥都没说清楚,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。
比如说,我们在七亿年的时候,地球特别特别冷,是一个非常极端的,全球大概是个冰球!这是地质历史上唯一已知的一次,全球是冰球。除此之外,我们地球表面的温度从来没有低于0度(没有全球结冰),也没有高于100度(如果全部汽化水都蒸发掉了)。所以我们一直保持在水的液态水的温度范围之内,有高有低。
什么是高、什么是低呢?现代其实是全球最冷的时期之一!为什么呢?现在两极有冰。在地球历史中,很长一段时间里两极是没冰的,偶尔会单极(就一个极有冰),两极有冰的时间是很少有的。所以我们现在觉得特别暖和,是指的相对于大概几十年之前在变暖,但其实总体来说地球现在还是比较冷的。所以我们要精确地测定地质历史的过去发生的事情,才能了解现代,预测未来。
所以我们讲地球冷和热:现在大家都觉得冬天变暖了是吧?是指的跟我们过去100年或几十年比,确实比过去变暖了。但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,我不是说吗?地球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两极没有冰的!我们现在说暖了,北极冰开始化了,它还有冰,两极有很大的冰盖。我们测定我刚才说7亿年之前——那就要同位素来定出来这个时间——所以在地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,我们地质上术语叫“成冰系”,就是这段时间地球是个大冰球,从7.17亿年差不多到6.7亿年左右,这段时间,这段时间是地球大冰球最冷的,是非常独特的一个阶段。
我们现在不是说全球变暖了吗?实际上是从工业革命以来是吧?也就是大概200年左右开始变暖了。那地质历史上,其实跟现在也差不多冷的时候,它自己也会变暖,没有人它也会变暖,没有人的大量排放它也会变暖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?它什么时候发生的?发生的速率有多快是吧?跟现在有什么可比性?这个也需要我们精确地进行测量,来了解这个过程。
6. 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,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联?
应该现在来说,大家对全球气候变化特别特别关注,这是一个跟我们生活密切关系有关系的一件事情了。所以刚才我们谈到了,现代我们感受到的气候,还有一个我们研究过去曾经的气候。所以我们在地质学里面,就是说我们常常“将今论古”,还有另外就是“从古来再论今,预测未来”,这是两种思维的方式。
所以你现在叫我回答还有哪些更重要事情,那地球科学学科非常多,刚才只谈到——其实我并不是做全球变化的——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是,地质学如果没有地质年代学,它就没有时间坐标。地质学说到根本到根上就这么几件事情:一个是时间,一个是空间(空间当然是三维,是吧?),还有物质组成(这个物质包括化学的、物理的等等,物性、化学性质、化学组成)。所以大概就是了解时间、空间、物质及其的变化规律。
那么具体到比如说,我们是做古代的气候环境,还是说我们能源资源的形成?现在你知道大家都发现,我们新的能源很重要,传统的化石能源在不断的消耗,也在抱怨是不是化石能源消耗太多了,产生太多的二氧化碳,需要一些清洁的能源。清洁能源哪里来?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。大家其实常常想到就是我们的科学研究,比如地质学也好,或者其他学科也好,跟我们公众民众的民生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说,我们一个手机,这里有多少金属,其实这都是资源在里面的体现。
那么我想其实这个是在应用层面上的。还有更多的我想举例子,就是说在达到这个应用层面之前,我们需要很多基础理论的研究。如果没有很多基础的研究,你咋知道它可以被利用?所以简单的说,我们以资源来说,我们人类的进步,经过大概这么几个跟资源有关系的时代:
所以我想,我们经历过很多跟资源,我们的每一次资源利用的进步或者更替,都代表人类文明的一个大的进步。这就是我们地质学,要把基础研究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面。所以我们地质学里面还有一个矿床学,就是做矿床的;还有做石油地质,做石油的形成,石油在哪里形成,在哪里储存,怎么开采等等,这都是应用的。
7. 天文地质的研究中也有使用到同位素,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?
其实月球它也是个星球。我们人类站在地球上去研究地球,人类仰起头来看到天空上,有这么多星球,其实也想知道其他星球是什么样的,所以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好奇心、求知欲。说古代人不是嫦娥奔月吗?还有月亮女神,其实对我们头顶上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球的好奇心所驱动的。
现在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一样,我们也想知道月球什么时候形成的。很遗憾的是,我们到现在——月球,月球是我们现在知道月球是当年,很早以前一个跟火星差不多大小,跟原来地球撞击以后,大撞击形成了月球——但这一撞什么时候撞的,到现在还没搞清楚。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的太阳系、我们地球形成的时间,非常的精确。可是我们不知道这一撞是什么时候发生的,这一撞诞生的月球,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,有点遗憾。所以如果公众特别年轻一代有兴趣的话,我们现在不断地,把这个事情搞得比过去清楚一点,但是还没有特别特别清楚——找到撞击那一刻产生的东西,可是现在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,这个是比较遗憾的事情。
我们知道太阳系刚刚形成时候的东西保存下来是什么,但我们不晓得当年那两个星球一撞,产生的东西保存在哪里,我们正在努力的探索这件事情。我们大概知道45亿年左右——刚才已经说了,我们太阳系是45.67亿年——月球大概在45亿年左右一撞形成了。可是大概是大概,科学要精确准确,对不对?那么我们对月球同样的,月球它整个从形成到发展到演化,到今天这个样子,经历了这么长时间,每个阶段它都发生了什么事情?就像了解我们地球一样,我们也希望知道,所以这也是我们人类好奇心的驱动去研究它,一样的事情。
现在我们大概知道火星也差不多,因为有些火星的陨石样品的研究,它跟我们早期的太阳系星球形成的历史差不太多,火星跟地球差不多时间形成的。总体来说,太阳系在形成之后很短的时间,几个百万年差不多就形成了这个星球。但是我们真正获得样品研究的,主要还是来自于月球,极少量的火星,然后我们大量的陨石(天上掉下来)是来自于我们内外太阳系之间有个小行星带。所以那些小行星带的东西都很古老,差不多在45亿年以上的,非常古老的。所以我们还没有办法获得更远的星球的样品。
8. 如果能找到更多地外的样品,你们会进行怎样的研究?
我们正在努力做这些事情。比如说那些很多陨石掉下来,我们想知道这块陨石从哪掉下来的,它跟哪个小行星是能够相关的,都在做这些工作。
这个不是天文学,这是我们叫“天体化学”或者“陨石学”,这是属于我们地球科学的范畴。我们以前学习叫“数理化天地生”,这属于地学的,不属于天文学。我们需要很多其他信息。但即便是测量也不简单,说起来原理简单,因为诺贝尔奖一百年前,一条定律就发现了,这是个物理学的定律。但是真正把这件事情能够用好,能够做好,其实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。所以专门有个分支学科。
而这个学科是我们地质学最初的发展,是以观察为主的,是观察科学,是吧?看看它的形状面貌和基本的一些成分什么的,但是其实不太够定量化的。而年代学是第一个,让地质学走向非常定量化的东西。你知道以前我们都不晓得地球是多老的,你知道吗?神学的时候说只有4000多年,后来好不容易说可能有几亿年,还挺老的。所以自从有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之后——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是1913年这个学科诞生的——第一次真正把地球的年龄测得准确可靠,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!发展了好几十年,才终于把地球和太阳系的时间确定下来。当然那时候精度测量的误差大了一点,但是基本上是靠谱了。后来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,让我们越来越精确,越来越准确。但是差不多测到45亿年,是1956年的事情,是不容易的,经历过几十年的努力。
9. 对月壤的研究,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意思的发现?
月球跟地球不太一样。刚才说了很多相似的事情,也是差不多45亿年,年龄稍微年轻一点点,但是也就这么老了。然后也经历过形成、发展、演化。但是月球现在很多状况跟地球不一样:
所以我们不是要去火星上找生命什么的吗,火星上曾经有水,没有水是不行的。所以月球没有水,今天基本上是一个我们地质学意义上已经死亡的星球——没有内动力了。它星球很小,但什么时候死亡了,这事还没有完全搞明白。
当时我们测嫦娥5号时候,是认为嫦娥5号采样点是月球大概最年轻的火山活动的地方,也就是说它发生完之后就没什么火山活动了,因为火山活动是一个星球有没有内动力的表现。汤加火山爆发,还记得吗?其实只是中等水平的火山,但是已经席卷了半个地球了。月球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火山,基本上没有了。但是后来发现还可能还有一点点这个事情没完全搞明白。
然后一个星球有没有内动力,一个是有没有火山活动,岩浆作用是吧?还有有没有自身的内源的地震?我们地球有很多地震,表明地球内部在运动,要不然它怎么地震?月球好像月震有一点,但特别小,你到底是哪发生的现在不是很清楚,因为你要去了解月震的话,你要放月震仪,就像我们了解地震要放地震仪一样。之前在西藏也地震了是吧?现在快得很马上就知道在哪发生的,震中在什么地方,离地表多少公里,然后这个级别是多少,完了测量出来,但在月球上当年阿波罗放了几个,放了三个月震仪坏了一个,还有两个也工作的不好,所以我们对月球这个月震的事情了解的很少,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真空无磁场,没有液态水,这个星球跟我们星球不一样,然后我们现在人想上去是吧,你上去你得需要在那里想呆得住,你得要有水,所以在月球上寻找水资源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,没有水你待不下来的。
以后我们要在那些海洋还要去做月球科研基地,科研站的话,不能就地解决水的问题,在地球上带太多的水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。
所以找水资源成为我们未来,包括我们中国,包括美国,还有其他国家探测月球一个现在最重要的科学目标就是月球哪有水,但它的水不是我们液态的水,可能是因为月球你知道它温度变化非常大,昼夜相差白天一百几十度,晚上零下一百几十度。可能有的水都是在一些永久阴影区,照不到太阳就变成水冰什么,但现在这都是推测的,还没有被证实,所以需要我们去探测。
真正找到可利用的水,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但我们下面的嫦娥的一些探测,我们6号之后,7号、8号,它的目的主要就是找水。
本文为科普中国·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
作者:李献华
审核:李金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
出品:中国科协科普部
监制: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、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
图文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