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酸奶到“修复胶”,一针酸奶胶就能让伤口自己愈合

一杯酸奶,平日里不过是早餐桌上的常客。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室里,它摇身一变,成了能够帮助身体自我修复的“再生胶”。科学家们从酸奶的乳清里提取出一种叫做外泌体(extracellular vesicles, EVs)的微小颗粒,把它们与特制的高分子材料结合,制成了一种柔软、可注射的水凝胶。这种水凝胶不仅能像组织一样填补受损部位,还能发出信号,让周围细胞启动修复程序。

酸奶中的外泌体做成水凝胶促进伤口愈合示意图(图片来源:作者使用AI生成)

想象一下,未来外科医生手里拿的,可能不是手术刀或化学药剂,而是一支装着酸奶修复胶的注射器——轻轻一推,就能帮助伤口长出新的血管、恢复组织功能。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,但它的雏形,已经在小鼠实验中实现了。

酸奶外泌体与水凝胶的组合

外泌体(Extracellular Vesicles, EVs)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,直径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,却像微型快递员一样,运送着蛋白质、脂质、核酸等多种生物分子。这些快递能够精准送达邻近或远处的细胞,调节它们的行为,例如促进生长、抑制炎症、引导组织修复。正因如此,外泌体近年来在再生医学和药物递送领域备受关注。

然而,外泌体在实验室里并不好批量生产。传统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外泌体的方法,产量低、成本高,很难满足构建功能性材料的需求。哥伦比亚大学团队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日常食品——酸奶。酸奶发酵后会产生大量乳清,这里面蕴含着丰富且稳定的牛奶外泌体,而且这些外泌体天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修复潜力。通过切向流过滤(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, TFF)和冻干技术,研究人员能够一次性从1升乳清中获得约10¹³个高质量外泌体,规模比细胞培养方法高出百倍。

接下来,科学家将这些外泌体与疏水改性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(HPMC)结合。HPMC分子链上带有不同长度的碳链,如C14、C16,这些疏水尾部可以像锚一样插入外泌体的脂质膜中,使外泌体在聚合物网络中充当交联点。这种连接并非一次性的化学键,而是可逆的疏水相互作用,就像尼龙粘扣一样,在受到外力时能暂时分开,之后又自动结合。这种动态交联赋予了水凝胶可注射性和自愈能力,它在针管中会变得流动,推入组织后又迅速恢复成稳固的三维网络。

细胞外囊泡交联可注射水凝胶的设计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1])

更重要的是,这些外泌体并不只是“支架”,它们自身还携带着天然的生物信号。在材料植入体内后,这些信号分子会逐渐释放,指导周围细胞进行修复,既提供结构支撑,又能发出指令。相比传统依赖化学修饰的水凝胶,这种酸奶外泌体水凝胶能同时满足结构和功能两方面的需求。

在活体中长出血管的修复胶

科学家的第一步验证,是看这种酸奶外泌体水凝胶在动物体内是否安全。研究团队将其注射到健康小鼠皮下,并与单纯注射外泌体的对照组比较。结果显示,两组小鼠在一周内体重稳定,没有出现毛发蓬乱、行动迟缓等炎症反应的迹象,说明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。

接下来,真正令人惊喜的地方出现了,在注射水凝胶的一周后,取出的样品中已经可以肉眼看到细密的新生血管。这些血管并非只停留在材料表面,而是穿插在水凝胶内部,与周围组织融为一体。组织切片的三色染色进一步证实,这些血管有成熟的胶原层和完整的内皮细胞结构,不是简单的毛细管样突起,而是功能化的微血管。

将酸奶EV水凝胶皮下注射小鼠体内,一周后可见明显的血管化现象(图片来源:参考文献[1])

更深入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,水凝胶内同时存在CD31阳性(成熟内皮细胞)和CD34阳性(内皮前体细胞)的血管。这意味着材料不仅能促进已有血管的延伸,还能刺激新血管从零开始生成。与此同时,大量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渗入水凝胶内部,沉积新的胶原蛋白并参与组织重塑,没有形成典型的纤维囊包裹,这与许多合成材料在体内引发的排斥反应截然不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修复过程并不依赖额外添加的化学生长因子,完全由外泌体本身携带的天然信号驱动。这种自带说明书的特性,让水凝胶在植入后能够主动营造一个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——抗炎细胞聚集、血管生成启动、细胞外基质重塑同步进行,从而为后续的组织功能恢复打下基础。

总结

从酸奶乳清中提取外泌体,并与特制的高分子材料结合,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既柔软可注射、又自带修复指令的水凝胶。在动物实验中,它不仅表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,还能在短短一周内促进血管生成、组织重塑。这种源于食品的低成本、高生物活性材料,展示了再生医学的新思路——未来,我们或许可以用更简单、更安全的方式,让身体自己“长”好。

参考文献:

[1] Margaronis, Artemis, et al. "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dynamic crosslinkers for bioactive injectable hydrogels." Matter 8 (2025): 102340.

[2] Correa, Santiago, et al. "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s of hydrogels." Chemical reviews 121.18 (2021): 11385-11457.

[3] Welsh, Joshua A., et al. "Minimal 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(MISEV2023): From basic to advanced approaches."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13.2 (2024): e12404.

[4] Herrmann, Inge Katrin, Matthew John Andrew Wood, and Gregor Fuhrmann. "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a next-generation drug delivery platform." Nature nanotechnology 16.7 (2021): 748-759.

作者丨邵文亚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;杨超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

审核丨赵宝锋博士 辽宁生命科学学会

图文简介

科学家利用酸奶外泌体与高分子材料制成可注射水凝胶,在小鼠实验中实现了快速血管生成与组织修复,开启食品级纳米科技的再生医学新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