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焦钰洁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
审核:魏 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主任医师
艾滋病,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IDS),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发的全身性疾病。HIV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,患者常常患有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。尽管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,但早期发现且进行规范治疗,艾滋病患者寿命可接近正常人群。垂直传播,也就是母婴传播,是HI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。
对于感染HIV孕妇来说,最大的担忧就是HIV是否会影响胎儿。正确答案:如果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,母婴传播风险约为15%~45%;但通过科学手段规范治疗,这一风险可以降至1%以下,但不是零[1,2]。因此,及时了解孕期艾滋病知识至关重要。
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——HIV母婴传播的3种途径
1.妊娠期传播:HIV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,尤其是在孕晚期风险较高。
2.分娩过程传播:分娩时婴儿接触母亲的血液或体液可能感染HIV。
3.母乳喂养传播:HIV可通过乳汁传播给婴儿。
——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步骤
1.第1步:孕前检测,早发现,早干预
所有备孕女性建议进行HIV检测,若发现感染,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将体内病毒量降至极低水平(即“病毒载量检测不到”),大幅降低传播风险。配偶/伴侣也应一同检测,避免交叉感染。
2.第2步:孕期规范治疗、定期监测
(1)抗逆转录病毒药物(cART)治疗是核心,孕妇一旦发现HIV阳性,均应尽快启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。规范用药可以抑制病毒复制、改善母婴预后、最大可能阻断母婴垂直传播。而且,这类药物对胎儿安全性高[1]。
(2)定期监测病毒载量。定期通过血液检查,监测病毒载量确认治疗效果,确保病毒被完全抑制。具体方法如下[3]:
☆在第1次产前检查时,孕妇应进行免疫学评估,检测CD4+细胞计数。
☆治疗初期每月进行1次HIV载量检测,直至病毒载量检测不到,然后每3个月检测1次。
☆孕34~36周时需要再次进行HIV RNA检测,检测结果是确定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暴露后预防方案的重要依据。
☆如果需要进行羊水穿刺检测,需充分告知风险,推荐在开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且HIV RNA转阴后进行。
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3.第3步:分娩与产后防护
(1)选择安全的分娩方式
☆对于孕早中期已经开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、规律服用药物、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、孕晚期病毒载量<1000拷贝/毫升、已经临产的孕妇可以选择阴道分娩,不论是否存在胎膜早破。产时避免胎儿损伤(如头皮电极监控胎心率、产钳或负压吸引器助产)避免使用含麦角新碱的缩宫剂治疗产后出血。
☆若病毒载量未达标(孕36周或分娩前4周HIV RNA载量>1000拷贝/毫升),或HIV载量不详时,建议在孕38周计划剖宫产以减少感染风险,尽量避免紧急剖宫产。
(2)分娩后继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
☆如果原治疗方案已经达到HIV RNA检测不到的水平,可以使用原方案继续进行治疗。
☆如果原方案在用药半年以上不能达到HIV RNA检测不到的水平,应进行HIV耐药检测,根据检测结果更换药物。
(3)提倡人工喂养,避免母乳喂养,彻底切断母乳传播途径。
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(4)新生儿预防性用药、定期血液监测。对所有的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新生儿进行母婴传播风险评估,新生儿在出生后应立即接受全面的血常规检查和肝肾功能评估,尽早(出生后6小时内)予以抗病毒药物治疗,不同风险儿童具体用药及疗程不同,并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核酸和抗体监测。
(5)对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毒完全控制的产妇所生的新生儿,可以接受常规免疫接种、新生儿沐浴、膳食营养、生长发育等保健服务。
通过科学干预,HIV阳性家庭也能拥有健康的孩子。关键在于主动检测、规范治疗、保持信心。若您或家人需要帮助,请联系当地疾控中心或妇幼保健院,获取免费咨询与医疗支持。
参考文献
[1]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HIV prevention, testing, treatment, service delivery and monitoring: Recommendations fo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[R]. 2021.
[2] U.S. Department of Health & Human Services. HIV and Pregnancy[EB/OL]. AIDSinfo, 2023.
[3] 孙丽君,王爱玲,张福杰,等.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(2024年版)[J].中国艾滋病性病,2024,30(3):226-231.
图文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