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放射科和放射防护我们要知道的那些事儿

作者:盛忠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

审核:周 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主任医师

放射科,堪称现代医疗领域的“侦察哨所”,凭借先进的影像技术,精准探寻人体内部的隐秘病症,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可是,与之如影随形的电离辐射,恰似一把悬于头顶的利剑,一方面让诸多疑难杂症的诊断变得更为高效、精准;另一方面,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小觑。

今天,我们通过几个常见的关于放射科与放射防护的问题,一起了解关于放射的这些事儿,为自身健康增添一份保障。

——是不是放射科的设备都有辐射?进入放射科候诊区也会受到辐射?

放射科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X线、CT、MRI。其中X线和CT有辐射,但MRI没有辐射。核磁共振的“核”通常被人误解,这个“核”指的是人体内的原子核,而不是大家所害怕的核辐射。

在放射科候诊区域通常没有辐射。候诊区域主要设计用于患者等待、检查登记以及对比剂注射等准备工作,远离放射源。放射源通常在检查室或治疗室中,候诊区域与之分开。CT和X线检查室的门有辐射防护功能,可以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。

——在放射检查时,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防护用品?

1.特定检查部位:当进行放射检查时,如果检查部位邻近一些对辐射较为敏感的器官或组织,就需要使用防护用品。

2.高辐射剂量检查:一些放射检查项目的辐射剂量相对较高,此时需要使用防护用品。

3.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: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细胞分裂活跃,对辐射的敏感性比成年人高,在进行放射检查时,无论检查部位在哪,都应尽可能使用防护用品保护身体其他部位,减少辐射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。孕妇的情况更为特殊,因为胎儿对辐射极为敏感,即使是低剂量的辐射也可能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,所以孕妇进行放射检查时,除了严格把控检查的必要性外,必须使用防护用品对腹部等部位进行重点防护,以降低胎儿受辐射的风险。

4.陪同人员:在患者进行放射检查时,如果有陪同人员进入检查室,陪同人员也需要穿戴放射防护用品。因为检查过程中,放射源会向周围空间发散射线,陪同人员在检查室内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,使用防护用品可以保护陪同人员免受不必要的辐射。

——防辐射用品主要有哪些?

使用辐射防护用品的目的是减少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。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很重要。选择防辐射用品时,考虑检查部位、辐射剂量、敏感器官和组织、年龄和性别等因素。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,确保安全。

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
——放射检查安全吗?

一般每人每年的放射线辐射的安全剂量建议在50毫西弗(mSv)以内。拍一次胸片的辐射剂量约为0.1~0.2 mSv,一次胸部平扫CT的辐射剂量约为2~7 mSv。但其实除了放射科检查存在辐射,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存在天然辐射,它们来自宇宙射线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,这些天然辐射是永恒存在的,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安全的。‌

但是,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增加癌症风险,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(如CT、X线),医疗检查应优先选择无电离辐射的替代技术(如MRI、超声)。

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
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负责评估和控制辐射剂量,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,尽量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。而且,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辐射安全法规和指南,用于指导和监管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实践,确保安全。

图文简介

放射科,堪称现代医疗领域的“侦察哨所”,凭借先进的影像技术,精准探寻人体内部的隐秘病症,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。